学习指南
当前位置:首页 - 弟子规读书会课程复讲
 
 
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05集课程复讲

夏慧容学长

  
1.上一代的人物质生活虽然较穷困,但却培养了哪些美德?反观现代年轻人生活富裕反而发生了何种问题?
人生的智慧在于取舍,少赚些钱,多照顾孩子,得到的结果完全不同:
如上一代的人物质生活虽然穷困,但却培养了第一:勤俭的习惯;第二:生活愈困难愈懂得感恩父母,友爱兄弟姐妹。如:上一代人念书都不是父母催他们的,而是自己积极主动,希望透过自己在学问上有所成就,能够往后让父母过好一点的日子。所以,生活的贫穷、生活的拮据,让一个人更有志气,更有孝心。 
而现代年轻人生活富裕,因为从小生活很优厚要什么有什么,所以习惯挥霍、花钱、又不懂孝道,生活没有历链、承担。如:每月薪水没有开支计划,月初富月末穷,甚至还找父母援助。可见生活的优厚,不见得能够带给孩子正确的人生态度。 
要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呢?
古代很多读书人看清楚这一点,刘邦给汉朝一百多个开国元勋分封土地、田宅。百年后,汉朝的史学家去了解当时受封元勋及后代的情况,结果非常惊讶:这些功臣的后代基本都已没落了,很多已经流落街头在讨饭。其中只有几个人的后代还很好,其中一个叫萧何,当初在分封土地的时候,萧何要了一块很贫瘠的土地。因为土地贫瘠,只要不耕作就没饭吃,他深谋远虑,希望他的孩子以后懂得勤劳节俭。其他分封很好的地,好吃就懒做,而且好的地会引来很多人觊觎,很多人的设计陷害。所以萧何看得到,不要留钱给子孙,更重要的是要留智慧传给子孙,还有留榜样给子孙。
  司马光先生曾经提过,“留钱给子孙,子孙未必能守得住;留书给子孙,子孙未必能读;不如於冥冥之中留阴德,以为子孙长久之计”。《易经》有一句很重要的教诲,“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”,阴德一定可以庇荫后代。阴德不只在往后可以庇荫后代,当我们在行善,当我们在立身行道的过程,已经给下一代最好的身教。所以,有智慧的父母会这样去抉择。 
 2.财富之因是什么?
    财富有因、有缘才会结果,“因”在财布施,“缘”加上努力、贵人相助、机会,自然而然就会结财富的“果”。所以,经营家庭的财富,一定要如理如法去经营,不然一辈子的努力到头来可能是枉然。人能够有财富真正的原因在于他懂得财布施,《大学》里面提到“财散则人聚”,当我们把财散出去的时候,所有人对你的爱戴,人心都向着你。不管你做什么生意,他们都要来给你买,要来支持你,因为你赢得的是人心。财散出去不是没有了,不能看不到就是没有,它无形当中的影响力只要遇到缘就会起现行。例如古代中国的财神是范蠡,俗名陶朱公“三聚财,三散财的故事。又如蔡老師姐姐懂得取舍,在家帶孩子並常存佈施心,結果是姐妹買東西中轎車,姐夫生意愈賺愈多。
3.财布施的方式有哪些?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?
    财布施的方式有“内财布施”和“外财布施”。工作很努力这是内财。劳力、经验、智慧都属於内财布施;外财布施是金钱、财物、物品。
布施最最重要的原则是:能够尽心尽力去布施,不管钱多少都可以种无量的福分。所謂福田靠心耕,福分也是由心生。
如:一对农夫把一生的积蓄捐出来买一台救护车的福報,肯定比大企业家捐几十万的福報大,因為农夫是把一生的积蓄都布施了,而企业家那几十万对他来讲只是零头而已。 
  又如:古代一女士在佛寺虔诚礼佛,她把身上僅有的两文钱奉献出来。感得方丈亲自為她念佛祈福、帮她回向。后来,嫁到宫中的她拿着几千两到这个佛寺来,方丈叫一个徒弟出来帮她念经回向。女士好奇就请教方丈。方丈說:你这两文钱是发自你的真心,所以我不出来帮你回向,对不起你;这一次你虽然拿了几千两,但是你的心已经没有像那一次这么真切,请我的徒弟就可以了。 
所以一个人的福田,根源还在於存心。只要有这一分心常常懂得舍财来救济他人的心,我们的福报点点滴滴都在积累。
4.为人夫者,要做到哪些“夫义”?
    古代有“三从四德”、“夫义妇听”之說,就是当丈夫的人要有恩义、要有情义、要有道义;要做到恩义、情义、道义,就能给孩子当好榜样。
恩义:对自己的父母有“恩义”,孩子就懂得也要孝顺父母;
情义:对太太要有“情义”,太太跟我们一起胼手胝足,一起经营这个家庭都很不容易,要时时念着太太这个恩情。太太有一个恩情是这一辈子都报答不了,就是传宗接代。这个使命很重大,所以要感恩。所以当先生的,每次想到就是我有这个太太帮我传宗接代,当时时把这个恩德放在心上,夫妻会相处不好都不可能!
道义:对孩子要有“道义”,一定要把孩子教好,这是为人父母的责任跟本分。 
5.为人妻者,要遵守哪四德? 
为人妻者要遵守四德:妇德、妇言、妇功、妇容。太太要有德行,假如太太没有德行,可能嫁到人家会搞得鸡犬不宁,所以“德”很重要,儿子孝比不上媳妇孝,娶个好媳妇,家族可以旺三代,娶个不好的媳妇,家庭会败三代。所以娶妻第一个标准德行,娶妻要娶德。 
妇德:妈妈的言语、行为给孩子就有潜移默化的影响,甚至於媽媽根本不知道孩子在学习、在感动,所以“妇德”确确实实在一言一行当中都在影响小孩。如:蔡老師小時候看見媽媽額外付錢給車輛受損的计程车司机,他大脑里面出现几排文字,就是妈妈觉得他们是劳力赚钱的人,很不容易,这个修车的费用一定会造成他家庭的负担,我们生活比较充裕,给他一些帮忙。母亲那个动作蔡老師很感动,所以母亲一言一行给孩子都是潜移默化的影响。
妇言:母亲的言语在胎教的时候就開始影響小孩,母亲言语很柔和,孩子在胎中感受就很舒服;母亲大嗓门、很刻薄,孩子从胎里面就学习。作為母親要言语温和、言语很能包容他人,孩子就会学到好的。当为人父母在孩子面前讲这个人很不好,那个人很不好,孩子学到处处看别人的不好,处处批评人,会很傲慢。所以,父母言语也要谨慎。 
  妇功:古代女人会织衣服,会做很多家事叫“妇功”。在现代工業比較發達,比较不需要做這些,但母亲要把家庭维系好,还是要有很多好的能力。如:把家里整理乾净,孩子在整齐清洁的环境当中成长,无形当中就会觉得东西就要擦乾净,东西就要摆整齐。假如看到东西乱,他会不由自主自己动手去摆好。 
除了整理家庭,还要能煮一些拿手的好菜。因为假如孩子跟先生都在外面吃,家庭气氛不融洽,很少聚在一起。外面的食物又油又咸,所以现在心血管疾病很多。家里面常常煮些清淡的菜,让家里的人都很欢喜回到家里来吃,就有很好的家庭气氛。 
  妇容:妇容代表很端庄、朴素,不能生完孩子就自暴自弃、不修边幅,要让先生看起来赏心悦目,而且仪容端庄给孩子好榜样。所以,妇容也是很重要。 
6.教育孩子要如何恩威并施? 
教孩子要恩威并济,就是有人演黑脸,有人演白脸。恩威并济,刚柔并济,中国人讲中庸之道,不能太过,也不能不及。假如今天只有恩,对孩子好得不得了,他会不怕父母,会骑到父母头上去。假如只有威,对孩子都很凶,孩子跟我们就有距离感。所以,恩威要掌握好。 
第一,男属刚,女属柔,父親演黑脸,孩子才不容易造次。母親天性比较有爱心,对孩子很关怀,所以演白脸是最自然的。
第二,教育孩子要有規則,不能因為任何情況而打破這個極限。否則,孩子就能對父母予取予求,大人就会节节败退。如:很多家长逢礼拜六、礼拜天睡到中午,孩子就會五天正常,礼拜六、礼拜天不正常,孩子的生活就乱了、就没规律了。所以,规定的规则不能因为任何情况而改变,不然孩子一定会好逸恶劳,一定会往玩乐的方向去走,而不遵守规则。当父母的原则愈明确,孩子就觉得这是他的本分,他就不会侥幸,这个原理原则一定要抓稳。
第三,父親演黑臉,一定要截斷援兵並震住孩子。此時,懲罰不是目的,而是讓孩子知道錯在哪裡了。
第四,黑脸演完後,白脸要上演。這時,白脸要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哪兒了,並要孩子給黑臉道歉。這樣做的目的,把机会教育做了很好的结束。很多父母教孩子只是处罚完,情绪发泄完,都没有做收尾的动作,所以孩子的记忆当中就觉得我爸爸的脾气很不好,我妈妈的脾气很不好。所以恩威并济,黑白脸的搭配要谨慎。 
7.现代父亲要如何扮演好为人父的角色?  
    现代父亲工作比较忙,建议陪孩子的时间并不是一定要很长,但一定要讓孩子觉得你很关怀他,最重要是父親有没有这一颗心。假如每天拿出十分钟,把手機关掉把圣贤书拿出来,把《德育故事》拿出来,每天给他讲两则,持续不断这样做,孩子就会觉得你很在乎他,他听完故事,到学校去他会跟同学讲:我爸爸每天都给我讲两个故事。那同学会投以羡慕的眼光,然后孩子会说“来,我告诉你们这两个故事”,同时训练他如何把这些圣贤的故事跟人家分享。所以,最重要的是有这颗心。 
8.学习弟子规如何做到“解行相应”及“长时熏修”?  
    夫妇关系最重要就是五伦关系,夫妇正,五伦就正。“一门深入”是掌握道德的纲领,而《弟子规》就掌握了道德的纲领,所以学习先从《弟子规》这一门去深入。深入要做到“解行相应”,理解之后,一定要去落实。去力行就会帮助更体会到圣贤道理,体会得愈深解得就愈深,解得愈深你行得就愈扎实;解帮助行,行又帮助解。所以,学一句一定要懂得赶快去力行。  
“长时薰修”,长时是指时时刻刻、持续不断。如:每天早晚把《弟子规》念一遍,早上念的时候,提醒自己,今天要做到《弟子规》当中的这些教诲;晚上念的时候,反省一下,今天哪些做到了,给自己一些鼓励;哪些没做到,要更加警惕,后不再造,后不再犯。这样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,可以长期薰修。 
修是修正,在想法、看法、说法、做法当中时时提醒自己去修正。修正是在面对与人相交往当中就要去修正,不能错了时候再来修正,这叫历事炼心,经历这些事情,不断的在自己的想法、看法修正,在说法、做法当中去修正。 
  9.“弟子规”三字是什么意思?为什么我们自己要先学?   
弟子是指圣贤人的学生都叫弟子。“规”是会意字,左边一个“夫”,右边一个“见”,叫大丈夫的见解,随顺圣贤教诲,也就是人生的真理,来做事、来处事待人。《弟子规》我们来学才能把孩子教好,“教儿教女先教己”,要把儿女教好,首先要提升自己,自己先学好,这样才能够当好身教的工作。 
感恩老师,感恩所有为之付出的人!

 
 
感恩学长的分享!
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
   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   

返回  

 
 

弟子规线装书

蔡礼旭老师主讲细讲弟子规  弟子规力行表在线测试  背诵弟子规联系考试测试题  

深圳弟子规公益网  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